欢迎浏览武汉正元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文 EN

服务热线:13871339889

新闻中心

武汉正元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业务经理: 13871339889 张经理
销售热线: 027-65382290
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QQ在线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旺旺在线
  027-65382290
企业总机: 027-86704179
公司地址: 武汉市东湖高新开发区流芳路52号光谷芯中心A1栋

行业动态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行业动态

没有技术核心,环保产业只是工程和设备公司

日期:2020-05-22   浏览:1406
       一些地方政府做环保满足于形象工程或是投资需求;而由于环境成本的外部化,很多污染企业只是为了应对检查或是摘帽子。这两类客户都不会对环保项目的技术性能、性价比进行认真地追究。这样的甲方严重影响了乙方即产业对技术的态度。
       只看指标不看效果,一个领域就选一到两个污染物进行点源控制,导致对环保技术的需求呈现零散化、碎片化,长期只在单点上做文章,而没有对集成技术提出需求,这也使得环保科技在这方面欠缺更多。
       生活污水处理、脱硫、脱硝……在业已开展的污染治理工作中,引进、消化、吸收的技术路径一再上演,在此基础上相关细分产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但面对中国复杂的环境形势、复合的环境问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老路未必能走得通,眼下,土壤、地下水修复,重金属污染治理,PM2.5等治理任务,急需经济适用且复合系统的技术。
       国内的环保科技具备接受挑战的能力了吗?答案并不乐观。环境科技的人员、经费长期集中在科研院所,其对产业技术提升的贡献却并不显著;产学研结合缺乏更多成功案例,企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有限。一个本该是技术含量高的高新技术产业,“领头羊”多是资本实力雄厚,在技术开发创新上缺少“底气”,真正的技术型企业匮乏。在治理市场全线打开,技术需求求贤若渴的情况下,如何蓄积原创科研能力,真正让产业回归技术理性,是眼下急需解决的障碍。
       为何技术创新没市场?
       地方政府和污染企业缺乏对环境效果的真正关注,环境保护对技术的需求呈现零散化、碎片化,长期只在单点上做文章,而没有对集成技术提出需求
       环保产业原本是技术含量较高的产业。在美国等环保产业发达的国家,企业主体是大批的专业技术公司,持久稳健地发展;而相关技术的进步也主要由企业推动。反观国内环保产业,这两个特征都还不具备:行业领头羊多是资金实力雄厚而无显著技术优势,而除了少数环保企业坚持技术研发外,大多数缺乏技术内核。“中国还没有支持产生上述专业技术公司的沃土。”清华大学环保产业研究所所长傅涛在日前召开的第七届环境技术论坛上表示。
       对这一现状,中国环境投资联盟理事长王世汶称其为环保产业的技术空心化。”如果没有独特的技术内核,环保产业的面目非常模糊,有些环保企业实际上只是工程和设备公司。”
       技术为何没能成为我国环保产业的核心驱动力?对此,包括傅涛、王世汶在内的诸多业内人士都表示,作为典型的需求型产业,“用户”行为和偏好将直接影响产业发展。“环保产业本质是为各级政府服务,产业对技术、资本、服务的诉求是和各级政府的需求捆绑在一起的。”傅涛说。
       环保产业主要有两类客户,地方政府和排污企业。在他看来,这两类客户长期处于非理性状态。“一些地方政府做环保满足于形象工程或是投资需求;而由于环境成本的外部化,很多污染企业只是为了应对检查或是摘帽子。”傅涛说,这两类客户都不会对环保项目的技术性能、性价比进行认真地追究。这样的甲方严重影响了乙方即产业对技术的态度。
       傅涛同时指出,尽管现在的环境监管已经有了一定深度和力度,但截至目前,严格的总量控制政策也只针对几项污染物削减指标而不是环境效果。“事实上,指标达标不一定带来环境的改善。”
       而只看指标不看效果,一个领域就选一到两个污染物进行点源控制,导致对环保技术的需求呈现零散化、碎片化,长期只在单点上做文章,而没有对集成技术提出需求,这也使得环保科技在这方面欠缺更多。
       “学院派”能靠得住吗?
       传统的科技创新体系对环保产业的贡献有限,从技术到产业化过程中有若干重要环节,但现在很多研发只满足于走前一两步
       “七五”以来,国家层面就开始安排大量专项资金投入环保科技领域。从几百万元到“十一五”的50亿元拨款,再到“十二五”预计接近百亿的规模,不可谓不重视。在全国范围内,环境科技领域的科研院所林立,仅水领域的科研人员就以万计。但本国科技创新对环保产业的贡献至今仍乏善可陈。
       从科技创新到推动产业发展,这一过程中的障碍究竟在哪?
       不少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在目前的科技创新体制下,很多科技创新的目的仅仅在于拿项目,不仅科研院所如此,不少企业也是为了拿项目而争取。“科技应当服务于产业,但现在有些领域反而是产业服务于科技。是为了拿项目而做的科研,而不是为了推动环保工作。”傅涛说。
       对于这种脱节,政策层也力图通过环保科技的产业化予以改善,鼓励各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但联系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有效路径至今仍然模糊。对此,傅涛表示,主要的原因是业界对科技创新与产业化的理解出现了偏差。
       “从技术到产业化这一过程中有四个重要环节,但现在很多研发只满足于走前一两步。”傅涛解释说,技术突破是基础,接下来是示范工程。而很多人认为有了示范工程就等同于实现产业化,不少项目做到这一步就停止了。
       但事实上,示范工程只是检验技术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而产业化则要实现批量化、规模化、集约化和标准化,以及基本控制成本的要求,两者存在本质的区别。在航天领域,一艘飞船顺利升空,一个成功的工程应用就是科技创新的目标;但在市场化进程中的环保行业,对技术创新的需求远非如此。
       傅涛指出,还有两个关键的环节在现在的“学院派”科研体制中被忽视了,即资本化和市场化。如果不能实现与资本的对接,技术就不能实现有效的放大,成果转化实际上是句空话。资本化是要形成让资本界看得懂的商业模式、认可的风险和收益比例、风险控制模式,才能实现与资本的对接。
       而市场化,需要建立竞争机制,要形成稳定的供需关系,要从用户角度去体会需求和开发服务。傅涛指出,在环保科技领域经常是用工程化代替产业化,用产业化代替市场化。“在政府包揽环境治理工作时,这几个概念可以等同,但面对当前和未来的环保产业,这些绝对不能混为一谈。”
       从技术突破、工程化到产业化、市场化,环节如何打通?环保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如何理顺思路?傅涛的答案是,依靠政府进行环保科技产业化是无法实现的,环保科技转化的载体一定在产业、企业。“地方政府正在越来越多地采购企业服务,环保领域的这一趋势将日趋明显。”
       行业大佬为何自比三流企业?
       技术引领产业发展的时代已经到来,碧水源市值曾达300亿元,说明市场看好技术型企业
       北控水务主席张虹海自认为北控这个市值两百多亿的行内大佬现在只能算是个三流企业,因为在技术创新上还没有突出实力。而另一个“巨无霸”中节能副总经理余红辉也承认将来引领企业发展的是技术创新和模式的创新。
       实力雄厚的综合环境服务公司已经意识到,技术在环保产业中的角色和地位将越来越关键。而记者获悉,不少国内的环保企业开始考虑并购规模在1000万欧元左右的海外环保技术类公司。
       技术时代真的已经到来了吗?毕竟在当前地方政府融资能力差的现实下,拥有资金实力的企业更容易开拓市场仍是不争的事实。但正如傅涛所说,环保产业的背景已经发生深刻变化,技术引领产业发展的条件已经初步具备。
       首先,环保产业的预期和定位已经发生显著变化。环保产业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也出台了现代服务业规划,两者交集的环境服务业自然拥有了非常好的产业预期。其次是环境监管的力度和水平都在显著提升。“我相信将会有越来越多约束性指标开始面向环境效果,这些会促使我们产业的甲方即地方政府和企业逐步回归理性。”傅涛说。
       而资本市场已经为技术企业打造了活跃舞台。如果说,主板市场滋养了环保投资运营公司,那么,创业板则为技术见长的国内企业开辟了成长空间,对于技术引领环保产业是非常好的催化剂。傅涛说,碧水源净资产只有20多亿元,市值却一度达到300亿元,这严重的倒挂至少说明市场看好技术型企业。“我相信未来二三十年,技术将成为和资本衔接重要的纽带。”
       而对技术的需求,真正的推动力应当来自于各界对环境效果的关注和需求。从以前只管建设到现在关注运营,环保项目不再只是样子货而要看到扎实的治理效果;而更多复合环境问题则急需系统工程和集成技术……环保产业市场对技术的需求已经越来越多呈现出服务导向、系统导向、效果取向、需求导向。“现在国内市值较高的环保企业是技术型公司,不是资本型,这是一个标志,技术引领环保产业发展的时代将很快到来。”傅涛说。